文/丁辉粮 曾紫怡 向菲菲 图/刘依依 郑焜阳 谭苏宇
5月13日下午,化学化工学院“国奖榜样·励志先锋”主题宣讲会在第十教学楼东附楼三个分会场同步举行。4位来自2021-2023级的获奖者通过“成长故事会”形式,向2024级全体学生传递治学心得与青春力量。学工办主任陈小庭与新生辅导员李晓湘、周椿富分场主持。

国奖国励宣讲会现场
【科研追光者:烧杯里的星空】
在203教室,国家奖学金得主吴京梅轻抚着书脊开裂的《物理化学》教材,开启“科研追光者”的叙事:“这本划满荧光笔的书,记录了我从大一课堂提问脸红到带队发表SCI论文的三年。”她展示的SETL实验室工作视频中,凌晨三点的灯光与烧杯折射的虹彩交相辉映,印证“热爱可抵岁月漫长”的箴言。当新生问及时间管理,她指向窗外荷花池:“就像四季流转从不错序,实验进度表要精确到小时,但记得留一栏给晚霞。”

吴京梅同学经验分享
【竞赛攀登者:奖状背面的泪痕】
202教室的冯妃将厚达97页的“学科竞赛”备赛笔记投影至大屏,首页“大步往明天去”的潦草字迹引发惊叹。“省赛前夜设备故障,我们在打印店通宵重制展板,这张获奖证书背面还沾着咖啡渍。”她揭秘学科竞赛获奖背后的三次失败经历,展示手机里凌晨四点的闹钟组图:“所谓初心,就是摔碎七次还能拼凑完整的勇气。”

冯妃同学经验分享
【公益践行者:实验室外的温度】
“我的成长密码藏在56份志愿服务证明里。”204教室的罗莎滑动着支教照片,山区的晨雾与化学科普课堂的镁光灯在屏幕上交织。她以“分子对接”比喻党员责任:“就像催化剂精准定位活性位点,青年既要扎根实验室,也要在社会需要处释放能量。”现场演示的“实验废液艺术画”制作,让环保理念具象化为美学实践。

罗莎同学经验分享
【团队破壁者:从孤勇到共进】
梁世博在巡回分享中抛出“竞赛团队生存公式”:提前量≥30%×备赛周期+成员特长矩阵。“大二带队时,我因固执己见搞砸答辩,是队友的冲突日志让我学会倾听。”他展示的团队云文档里,293条修订批注与67个表情包,诠释了“理性规划与感性温度”的融合之道。

梁世博同学经验分享
【多维叙事激活榜样力量】
活动现场设置“成长解码”互动墙,同学们扫码即可获取获奖者定制版《大学进阶路线图》。“每周48小时精进计划”“实验室轮岗申请”等成为会后高频关键词。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小明强调:“这些带着草稿纸褶皱的故事,比任何说教都更有穿透力。今年我们将启动‘成长基因库’计划,让榜样叙事持续生长。”
(一审:陈小庭二审:周小明三审:周虎)